書名:囚犯的兩難:賽局理論與數學天才馮紐曼的故事(Prisoner's Dilemma)
作者:龐士東(William Poundstone)
出版社:左岸文化



終於把這本書看完了,可花費了我好幾天的時間,陸陸續續才看完,
這本書雖然寫的很休閒,不像一般賽局理論的書那麼嚴謹,
但如果要當作一般茶餘飯後的消遣還是有點困難,裡頭有些邏輯問題,
還有蠻多必須思考的字句和賽局表格,而且看完後覺得有些部份要連貫著看,
但這仍無損他的價值,很值得一看一本書!


[兩難的困境]
先簡單介紹賽局理論,基本上就是媽媽和情人落水了要先救誰?
諸如此類沒有正確答案,或著該說因為必須犧牲,但又不想犧牲,
所以才引發出來的一連串思考。
而這種兩難局面被取了個專屬名字,囚犯困境,不管怎麼選擇都不對,
二次大戰後冷戰時期,美蘇之間的核子競賽,美國該不該發起「預防性戰爭」,
被導用在囚犯困境中,但後來發現賽局理論還是無法解答,
頂多只能提供一個清楚的表格顯示目前已知的狀態,對結論無益。

[約翰‧馮紐曼]
將賽局理論推展到盛行的一個人物,匈牙利籍的猶太人數學家,
後來遷居美國,除了在數學本業有諸多研究之外,也是現在數位電腦之父,
我記得有個演算法還什麼的就是用他的名字作名稱,當時倒是不太理解為什麼,
但他更引人注目的成就則在成功製作出原子彈,這個劃世紀的產物,
卻也是最可怕的戰爭利器,而這本書探討的賽局理論是他窮其一生陸續有在研究的,
卻在書中被用來分析原子彈造成的囚犯兩難和膽小鬼遊戲,有點諷刺。

[賽局理論]
最簡單的賽局是零和賽局,雙方獲勝、失敗得到的利益相同,而且是理性玩家,
但現實生活中不存在這種完全的零和賽局,人類並不是完全理性的東西,
而且加入多人的賽局和混合策略後,整個賽局顯得更加複雜,即便如此還是有一些所得。
不管怎麼說,單只進行一局的零和賽局,選擇背叛比選擇合作能獲得的利益要大,
但如果非一次性的賽局,雙方都選擇合作能得到相對大的利益。

[原子彈]
二次大戰時美國為了對付德國的希特勒而開始研究原子彈,後來也是原子彈結束戰爭,
可隨之而來的卻是美蘇核子競賽,預防性戰爭在蘇聯還沒研發出原子彈前被廣泛討論,
馮紐曼也是當時的支持者,這似乎與他曾經在匈牙利經過一段共產統治生活有關。
但無論如何原子彈都已經被研究出來了,蘇聯也在美國未預期的時間內研發出來,
兩方都不互相交流,但可以知道彼此都在蓄積實力,為了比對方擁有更大的優勢。

[蘭德機構]
美國最早研究原子彈的團體,完全是個很神祕的機構,初期比較像大學,
接受政府提供的援助做各種實驗,而馮紐曼也被邀請為該機構的顧問。
該機構聘請了許多當代有名的科學家,研究的範圍很廣闊,甚至跟原子彈無關,
著名的數學家約翰‧納許也是其中一員。

[囚犯困境]
佛拉德和德萊歇的簡單賽局實驗,在限制一百回的賽局中讓兩名玩家參賽,
分別選擇合作或背叛,會依選擇有四種不同的結果,四格不同的獲利表格。
兩名玩家相互牽制,竟也慢慢產生一種有規律的結果。但人還是無法不背叛,
畢竟背叛所得要比合作來的高,此時另一方便在下一局採用背叛制裁他,
就這樣陸續完成百回賽局。

[一九五零年]
美國偵測到土耳其一帶空氣中有不正常量的放射性能源出現,
推斷蘇聯已經擁有原子彈,並且已經成功測試過了,而蘇聯也公開承認,
正式的核子競賽開幕,美國方面甚至不斷有支持或反對「預防性戰爭」的爭論,
但似乎因為才剛大戰完,民心普遍傾向拒絕戰爭,所以之後維持很長一段冷戰時期。

[賽局理論及其不滿]
人們發現賽局理論充其量也只是理論,並沒有辦法解決經濟上和政治上的問題,
在某段時間賽局理論被棄置一旁,人不是完全理性的,這是賽局無法有效掌握的部分。

[馮紐曼的最後歲月]
氫彈已經被研究出來了,遠比原子彈出現前專家推斷的時間來的快,
但此時已經到了馮紐曼的末路,他最後的成就就是加速氫彈的研究成果。
可到了這個時候他不免想:當初創造出原子彈是正確的嗎?
演變到了現在,人們見識到原子彈的威力,那破壞幾十年都不會復原,
但科學家負責研究,之後的事情已經不是他們能掌控的了。

[膽小鬼遊戲和古巴飛彈危機]
兩個人互相開車面對面疾駛,在最後一刻扭轉方向盤移出跑道的就是膽小鬼,
和一般賽局不同,膽小鬼遊戲中如果雙方都選擇背叛的話,兩方撞車死亡,
將是最不划算的結果,所以要判斷對方是不是會轉方向盤,不過這只限理性玩家,
和非理性玩家(想自殺)玩膽小鬼遊戲只能選擇合作,畢竟對方絕對不轉方向盤。
而古巴飛彈危機時面臨的就是膽小鬼賽局,美蘇雙方都知道不能開始原子大戰,
否則地球將陷入巨大的危機,希望對方合作但自己卻想選擇背叛,所以才冷戰很久。
不過古巴飛彈危機最後在羅素辛勤地與美蘇兩方通信下得到解決,蘇聯願意撤基地,
前提是美國也必須把進駐古巴的巡艦和人員撤離。

[其他的社會兩難]
在對稱賽局下有四種結果:僵局、囚犯困境、膽小鬼、圍捕公鹿。
而在不對稱賽局下雙方所得利益不同,沒有所謂兩難的情況,通常一方堅持,
而另一方只能選擇合作,自己犧牲造就對方的利益。

[最適者生存]
「一報還一報」演算法被認為是賽局理論的最佳解,基本上以前面講的百回賽局為例,
一開始先選擇合作,之後每次都選擇對方前一輪出過的選擇,最後所得結果平均值最大。

[美元拍賣]
囚犯困境中最難解但經典的問題,拍賣一美元,從一美分開始喊價,
但特殊附屬條件是出價第二高的也必須附出所喊之金額,如此結果大不同,
通常喊價在下一輪被超出後都會選擇繼續喊價,而造成不合理的結果,
通常如此作法一美元最後會被以遠高於原本價值的價錢售出,
但人們通常不願意自己先前的附出付諸流水,賭博就是這樣的情況。
而在美蘇核子大戰中,雙方都希望對方先放棄,只能無止盡地充實軍備,
直到其中一方願意妥協,但已經製造出來的原子彈卻是無法銷毀的了。


人類戰爭的歷史就是殺人武器的演進史,這段文字有著莫名的說服力:
中世紀用弩可以射破盾,被當時的人認為是相當可怕的武器。
十九世紀末英法進行軍艦競賽,德國發現不對,為了防禦自己也充實軍艦,
等到德國造出軍艦候英國又為了要握有上位權而研究出更具殺傷力的軍艦。
美國為了避免希特勒統一歐洲而造出原子彈與之抗衡,卻也讓蘇聯研發原子彈。
雙方在進行戰爭之初就已經陷入美元拍賣的賽局陷阱了,但最初是誰先開始的?
沒有人會承認,而且也找不到理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giba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